转载于中经市场网
一、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现状
目前,已经有60多家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,管理着600余家饭店,其迅速发展的势头日益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。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,分别为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初期、20世纪90年代的全面铺开阶段和21世纪初的纵深发展阶段。
1、引进初期
继1982年香港半岛集团Peninsula进入中国之后,假日集团(现为六洲Six Continents)于1984年管理北京丽都假日饭店,并在五年之内先后在国内拉萨、桂林、广州、西安、厦门、大连、成都、重庆等城市形成网络,成为当时中国境内管理饭店最多的国际饭店集团。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市场的还有喜来登Sheraton、希尔顿Hilton、雅高Accor、香格里拉Shangri-La、新世界NewWorld、拉美达Ramada、凯悦Hyatt、太平洋Pacific、马尼拉Manila等十余家酒店管理集团。在引进初期,进入我国的国际饭店集团以经营中高档为主,多数分布在沿海的中心城市,尤其是直辖市与著名的旅游城市。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十年里,只有假日集团形成管理十家以上饭店的规模。
2、全面铺开阶段
20世纪90年代,尝到了甜头的国际饭店集团登陆中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。这一时期既是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阶段,也是国际饭店集团积极扩大市场份额的时期。于是,形成了一批中国市场份额在两位数以上的国际酒店集团,如:六洲(原Bass,曾经并购HolidayInn)、马里奥特Marriott、香格里拉、雅高等。90年代,马里奥特、最佳西方国际BestWestern、天天Daysinn、凯宾斯基Kempinski、喜达屋Starwood、海逸HarbourPlaza、文华MandarinOriental、威士汀Westin、豪生、瑞迪森、罗顿等数十家国际饭店集团纷纷进驻中国市场,出现了群雄逐鹿的局面。根据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的资料统计,2000年世界饭店管理集团排行前10家为圣达特Cendant、六洲、马里奥特、雅高、精品国际Choice、希尔顿、最佳西方国际、喜达屋、卡尔逊Carlson、凯悦,除了圣达特集团未进入中国市场外,其余9家国际饭店集团已在中国建立或管理酒店,并逐步涵盖了高中低所有的消费档次,中国成为著名国际饭店集团的集聚地。
3、纵深发展阶段
进入21世纪初期,国际饭店集团在我国的发展呈现网络化、两极化、本土化的特征,不仅饭店数量的增长,而是以全球化战略为前提,追求地区分布、经营格局的更加合理化。在中国市场形成规模和特色的国际酒店集团越来越多,这既是国际饭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。例如六洲集团到2000年在我国大陆已经拥有28家酒店,其中21家假日酒店,7家皇冠酒店,在成都、重庆、昆明、贵阳等西部城市均有分布;马里奥特集团作为世界五百强跨国集团之一,是国际饭店集团中的巨无霸,虽然他们1997年才进入中国市场,但他们通过实施以丽嘉?卡尔顿、万豪、万丽品牌为主的全品牌发展战略,在"你如能使员工树立工作自豪感,他们就会为顾客提供出色的服务"的核心经营理念指导下,很快就打开了中国市场,该集团在中国现已开业的酒店就有23家,今年又有一批如北京万丽、天津万丽、上海万豪JW明天广场、大连万豪等酒店开业,该集团今年底在中国管理的酒店将达到37家,成为在华发展最快的国际饭店集团之一。
二、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策略(二线城市)
国际饭店集团进入中国已20多年,虽然并未达到全面覆盖市场的格局,但是目前我国饭店业的高端市场基本都控制在国际饭店集团手中。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资料,国外和外资酒店占全国饭店客房总数的20%,但他们却占有饭店业80%的利润。除了他们采用品牌化、全球化、集约化的战略决策外,集团内旗下饭店的管理方式,经营理念、企业文化也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。